军旅文将 乐坛耆老 ——评述唐老艺术人生缅怀唐诃先生

青岛音乐 2016-07-25 11:16:13 林寅之 林青 活动发布

军旅文将   乐坛耆老

——评述唐老艺术人生缅怀唐诃先生

林寅之   林青

  二○一一年金秋十月,青岛蓝鲸宾馆宴会大厅。舞台上悬挂着大红横幅“国魂军神乐仙  九十唐诃不老”。这是青岛市老干部局、青岛市老龄委、青岛市老干部文体委和青岛市老战士合唱团,在为德高望重、享誉中外的唐诃先生举办盛大的寿宴,共祝他九十大寿。


     举办单位的领导、岛城艺术界名流以及二百余位文艺工作者和唐老的家人,聚集一堂,来为老寿星祝寿。青岛老战士合唱团还特别演唱了多首唐诃先生创作的优秀歌曲,为宴会增添了浓郁的音乐气氛。宴会的高潮是头戴生日帽的唐老在老伴李爱英大夫的陪同下,切开硕大的寿桃形生日蛋糕,大家共同祝愿唐老健康长寿。谁知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天不暇人。今年7月25日凌晨,唐老突然离世,到天堂会他的战友们去了……

让我们沿着先生的足迹,回顾他光辉的人生历程,感受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九二二年生于河北荆轲山下,易水河畔梁各庄的唐诃,祖父是秀才,父亲是教师。1938年参军、1939年入党,戎马一生,以笔代枪,经历战火硝烟的洗礼,政治风浪的冲刷,成为革命文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文艺三级的高级干部。在七十多年中,他用手中的笔,谱写了2000多首歌曲,撰写了180多篇文章。1983年离休,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1989年来青岛定居。2003年荣获了中国文联颁发的“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一、歌海浪花

     历史的长河,负载着时代的信息匆匆流过。艺术的长河,汇集了艺术家的精神和心血。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中,唐诃先生的自传题目为《群众歌海中的一朵浪花》,他这样自谦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在现实生活中,最为贴近大众的歌海里,时代的新歌泛着浪花,一浪接着一浪……


    “艺术当随时代”,好的歌曲也一定要和时代合拍,方能表达人民的心声。唐诃的歌,正是能与群众共呼吸,与国家同命运。在抗日战争中他写出了《“七·七”之歌》、《骂阎锡山》;解放战争中他创作了《欢迎英雄们上火线》、《我们是新中国的先锋队》;抗美援朝时期他发表了《志愿军战士之歌》、《五音山上英雄多》。特别是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里,都有他创作的歌曲在群众中流传。五十年代:《在村外小河旁》(流传于国内外的成名作)、《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时代名曲,获中央广播电台优秀歌曲奖);六十年代:《众手浇开幸福花》、《沁园春·雪》(合作)、《天安门前留个影》、《花儿朵朵向太阳》(合作)(故事片《花儿朵朵》主题歌)、《祖国祖国我爱你》(入选中小学音乐教材)、《星期天》、《长征组歌》(合作)(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七十年代:《老房东“查铺”》(合作)、《解放军野营进山村》(编入《音乐欣赏手册》)、《打靶歌》(合作)(部队战士喜爱的歌);八十年代:《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音乐教材)、《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合作)(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十五首歌”之一)、《牡丹之歌》(合作)(获“五洲杯”金奖、金唱片奖、入选当代青年喜爱的歌)、《祝你一路顺风》(铁路专用歌曲);九十年代:《最美是中华》(获中央广播电台新歌金奖、首届“政府奖”)等等。在歌曲创作领域,一个作曲家能有一、两首歌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已经很成功了,而能有几十首歌曲脍炙人口的作曲家在中国屈指可数,堪称大家。


      唐诃先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层出不穷,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作为研究课题,研究生王琳2008年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唐诃歌曲创作研究》(导师为青大音乐学院院长陶亚兵博士、笔者应聘论文答辩委员会教授)她的论文对唐诃先生的艺术历程做了详细研究,对唐诃先生的歌曲深入分析,对其创作进行了历史评价和科学总结。论文附录刊有《唐诃音乐作品初编》和《唐诃发表论文散文编年表》,这是迄今为止,唐诃先生各类作品最为详尽的目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关方面还为唐诃先生举办过三次作品研讨会。

1、1987年,地点:石家庄市,在举办“唐诃音乐会”的同时,举行了“唐诃音乐研讨会”,原总政宣传部部长、老作曲家李伟做了长篇发言,针对唐诃音乐作品的战斗性、民族性、群众性和广泛性做了具体阐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①

2、1988年,地点:唐山市,由河北省文联召开了“唐诃石祥作品研讨会”,会上有的与会者发表了关于研究唐诃歌曲调式方面的论文。笔者也应邀参加并发表了专题论文.

3、1994年,地点:青岛市,由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青岛市艺术研究、城阳文体局举办了“唐诃歌曲研讨会”,笔者发表论文《论唐诃音乐的“根”和“源”》,“唐诃的音乐创作扎根于中华大地,所以他的音乐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唐诃肚子里装满了民歌、戏曲和曲艺音乐素材,所以他在作曲时,左右逢源,如有神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②


唐诃先生出版过三本简谱歌曲集

《唐诃生茂歌曲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版)

《唐诃歌曲精选》(黄河出版社1993版)

《唐诃音乐生涯》(歌·文·书合集)(黄河出版社2003版)

另有《长征组歌》(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总谱及钢琴伴奏谱)(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版)

   还拟出版《唐诃精选歌曲钢琴伴奏谱十五首》(李一配钢琴伴奏)


他还成功的举办过多次作品音乐会:

1987年于石家庄举办的“唐诃作品音乐会”,著名歌唱家于淑珍、马国光、贾世骏、张振富、耿莲凤、马子跃和二胡演奏家许讲德等参加了演出,连演五场,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1998年在青岛市举办了“唐诃作品音乐会”,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词:“军歌振军威 民歌扬正气”,青岛市党政领导出席了音乐会,并拍成了电视片。

2003年青岛市举办了“唐诃作品广场歌会”,岛城十几支优秀的合唱队,在青岛市海泊河文化公园举行了音乐会,气氛热烈、掌声雷动,充分体现了唐诃歌曲的群众性特点。


       2007年在青岛市再度举办了“唐诃作品音乐会”,贾世骏、许讲德、鲁祖立、闪源昌等老艺术家参加了演出。中央电视台和青岛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并做了晚会实况录播。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是唱着唐诃的歌长大的”,可以说唐诃的歌,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著名作曲家晓河称唐诃为“时代的歌手”;华楠先生在1997年为“唐诃作品音乐会”题词:“奏时代强音 振民族精神”,这是对唐诃作品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在唐诃先生的音乐创作中,还有电影音乐、歌剧、小歌剧十七部。其中1948年根据梅志的长诗《小红帽》编剧,唐诃、唐江作曲的《小红帽历险记》最为“历险”。炮兵文工团排演《小红帽》的导演武宝光同志和小红帽的扮演者年仅12岁的刘铁岭,都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的牺牲了。1955年《小红帽》也因“胡风事件”在“肃反”中全部上缴销毁了。目前,在北京战友文工团荣誉室玻璃柜中存放着的,由唐江冒着风险保留下来的剧本《小红帽历险记》,已成为孤本“文物”。③

       值得欣慰的是,在青岛市解放之初,黄台路小学也演出过《小红帽》。小红帽当年的扮演者王世光说:“由此给我播下了歌剧的种子”。他日后创作的包括获得“文华大奖”的歌剧《马可·波罗》等5部歌剧,已成为中国歌剧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荣任了中央歌剧院院长。④

以上这些世事沧桑,令人感慨不已。

文笔华章


     唐诃先生用手中的另一支笔,撰写了几十万字的精彩华章。按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音乐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


1、音乐理论研究

      在唐诃艺术经历中,曾经有过三次可以进入音乐学院系统学习的机会,但都阴差阳错的与他擦肩而过,对这位15岁就辍学参军的唐诃来说,心中十分遗憾,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实践中艰苦自学,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


      例如他在《韦虹老师教会我作曲》一文中说,“韦虹修改作品有一个习惯,每次修改后他亲自誊写一遍,然后和原作对照起来给我讲解修改的理由,并结合这个具体作品,谈作曲上的某些技法,以加强教学效果。⑤他在《接待西战团,初识李劫夫》一文中写道:“和他相比,我不过是个小学生,既是他的作品爱好者,又是他作品的传播者,他的作品往往写出不久,就在群众中引起共鸣,听到回响……劫夫曾记录了大量的民歌、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曲艺音乐……我自己在从事音乐创作之初,常把他的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至今,他的许多作品我都能随口背出来”。⑥“1946年韦虹从察哈尔前线带回一本李焕之编著的《作曲教程》,只能借给我阅读三天。于是,我就夜以继日地通读了一遍并摘录了某些章节,如获至宝、茅塞顿开”。⑦


     唐诃是“社会音乐大学”培养出来的著名作曲家,他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里、从作曲实践的积累中、从老师那里一点一滴学来的知识,要总结出来传承下去。于是,两本作曲理论专著问世了。


      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作曲理论著作《歌曲创作漫谈》,吕远作序。书中主要分析研究了一些成功歌曲的范例,如:《关于塑造音乐形象的几个问题——兼谈<长征组歌>的音乐形象是如何塑造的》、《从<马儿啊你慢些走>来谈音乐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老房东“查铺”>的创作经过》等。


      1982年,他撰写的《歌曲创作札记》在《解放军歌曲》连载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之后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张卓娅作序,更名《歌曲创作讲座》书中介绍了一些作曲技法的运用,如:“调式的运用”、“节奏的处理”、“音乐语言的继承和发展”、“音乐形象的特点”等。


      唐诃音乐理论方面的建树,还散见于许多报刊杂志,如:《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来谈有关角调式的问题》刊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诞生》刊于《中国档案报》等等。


     唐诃先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他的一些独门绝技“造型”、“抽丝”、“刷色”等等。运用得当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著名作曲家生茂先生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是唐诃的学生,他把那些作曲的秘方都告诉了我”。⑧

在战争年代,唐诃有几首歌曲流传很广,演变成了民歌,不再署他的名字。1942年《晋绥民歌》上有一首他的作品,名叫《阎锡山回太原》,到了1980年在《山西民间音乐资料》中,更名《骂阎锡山》。1943年他和刘薇创作过一首《骂阎锡山》,后来成了小学音乐教材。《冀晋日报》在1945年发表一条消息:某儿童团员曾高唱此歌,慷慨就义。2004年河北曲阳县政协主席宋毅走访老区,见到当年的老儿童团员们,他们又唱起这首歌。李焕之先生说:“这首歌在创作手法上跟聂耳是一致的,只是风格不同”。1946年,唐诃作词作曲的词曲《翻身不忘共产党》演化成了河北民歌,1963年调京演唱,吕骥先生说:“这是民歌,但可能有专业加工”。还有解放后创作的《钢铁五姊妹之歌》成了山东民歌,受到李群同志的赞扬。这些事例都说明,唐诃先生一生追求的是音乐的通俗性和大众化。生茂提到的“秘方”,就是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化。⑨


2、散文创作

       2001年,唐诃荟萃了他多年撰写的文章,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了《唐诃散文集》,由贺敬之题写书名,吕远作序。全书由“童稚之年断想”、“战火中的人们”、“乐海中的遨游”、“煮书之乐”四个篇章组成。我注意到吕远在序中有一段看似与内容无关的文字,却恰恰能够彰显唐诃的为人品格。“唐诃长我七岁,不论政治资历、社会阅历乃至艺术功力,他都是我名副其实的兄长,但在创作中,每次署名时,他总要谦逊的把自己的名字署在后面”。⑩


     《散文集》中,有一篇介绍著名作曲家晓河的文章《晓河的水还在流》,读来十分亲切并富有哲理性,“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永远不疲倦的作曲家,是一位永不松懈的战士,是一位永无止境的学者。有位世界名人说:大多人说,人老了,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我认为你放弃了事情才变老的。而晓河呢?正因为他从不放弃自己应做的事情,他才永远年轻”。


       《散文集》中,另一篇评述著名作曲家张锐先生的文章《他有一颗清澈见底的心》,“1957年早春,浙江前线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战役结束后,为了松弛一下,我曾到雁荡山一游,在游碧潭的磨子岩上,我向潭中扔下一颗杏核大的石子,小石子在水中晃晃悠悠,经过17秒钟才入潭底。在和张锐同志几十年的交往中,我发现了他的人心也像这个潭水一样,虽深不可测,然而却清澈见底”。文章没有醉心于锤炼语言技巧,也非止步于“到此一游”,而是形象的比喻一位他心仪的老战友。写法新颖,突破了一般散文的模式。

读《散文集》中《在那片亲爱的土地上——记我的文学教师葛尧》,我几次被感动的落泪,文中叙述了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党员、老战士,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亲爱的土地》三部曲,自愿离开部队扎根农村,过普通老百姓的艰苦生活。36年过去了,因种种原因,写书的计划没能实现,却成了冀中白洋淀渔村郭里口小学的一名教师,最终无怨无悔的去见马克思了。留给唐诃一首诗“炕桌设小宴,酒醪鱼却鲜。往事堪回首,笑语忆华年。灯下采民歌,清晨录管弦。古乐淀上飞,扎根在民间。”和无尽的思念。也留给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无限的敬仰。


       文集出版之后,已届八旬的唐老余犹未尽,十多年来,仍然笔耕不辍,不时有文章见诸报端。


书坛“新”秀

        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象征。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出生在书香家庭的唐诃,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童稚之年学书临帖,为日后喜爱书法艺术播下了种子,打下了基础。离休之后的唐老,“免去了指令性的写作任务和行政工作,悠哉游哉,时间充裕,读喜读之书,临喜临之贴”。(11)他坚持每日临池耕砚,几年下来收获颇丰。2001年,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唐诃行书册》,由贺敬之题签书名,吕远作序。尽管唐老在《后记》中谦虚的说“我不是书法家”,但这本《行书册》和某些专业书法家的作品集相比,也毫不逊色。


《行书册》书写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句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句本身“声、光、色、态”引人入胜。跃然纸上的墨法“浓、淡、枯、润”变化有致,运笔牵丝引带化方为圆,笔力雄劲,富有韵味,此作打动了同样喜欢中国书法艺术的东瀛人,1989年荣获日本书法院优秀作品奖。


       书法作品《靳夕悼辞》,饱含着对老战友著名电影美术家靳夕的深情厚意,“悲泪泣无声”化在书丹中。用笔有力、有情、有韵,以情运笔。这是在心手两忘、不计工拙时,才会出现的书法妙品。


       《行书册》中,临文征明《岳阳楼记》,也颇具功力,对照原作欣赏,简直可以乱真!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史称“吴中四才子”,擅画山水,书工行草。不难看出,唐老对文衡山的书艺喜爱有加,否则,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临出这样的水平。

唐诃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还有一个创举,那就是被世人称道的“音乐书法”,书写汉字与工尺谱字相结合。工尺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记谱方式,他用朱笔将工尺符号,以斜行分别记于歌词的每个字旁,如蓑衣状,俗称蓑衣式工尺谱。在欣赏墨宝时,可以边看边唱,增添了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2007年,是唐老书法活动的一个里程碑,这年,他在青岛美术馆和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分别举办了《唐诃音乐书法展》,引起很大轰动,特别是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们,惊喜的赞赏唐诃这种中国书法、音乐、绘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2012年,唐诃先生的墨宝《长征组歌》和《牡丹之歌》,入选“庐山主旋律音乐经典作品石刻园林”,唐氏风格的行书体《牡丹之歌》歌词,及“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镌刻在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之巅,永存于世,供人欣赏。以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摩崖石刻,这种创意,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与画家于一保的书画合璧也是一绝,深受人们喜爱。

       行书是篆、隶、真、草之后出现的新书体,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中国第一行书”,苏、黄、米、蔡宋四大家及(明)文征明、董其昌在行书上皆有重要建树。用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的沈尹默先生的话说:“从实用观点,从艺术欣赏观点,哪种书法都比不上行书”,这也可以能正是唐老钟情行书的原因吧?


      还要特别大书一笔的是,在当今社会,商品大潮的冲击之下,名来利往、物欲横流。但唐老不为所动,他一直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生性温文尔雅、慎思笃行的唐诃,他的墨宝从未沾染铜臭味,笔墨也绝不与时髦的“歪书”同流。这使我想起(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的话:“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综上所述,足以看到艺术已经是唐老的生命和生存方式。他的歌、文、书俱佳。歌如其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有口皆碑。他的作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品是后来者学习的楷模。


     1987年秋,唐诃先生来青岛疗养,经市文联介绍,我与先生相识,一见如故。陪他在青岛市济南军区第二疗养院住了一个星期。每天清晨一起到太平角沙滩散步,早饭后他就给我讲故事,记下了他的艺术人生,三万多字的宝贵资料。


      之后,我多次应邀观摩他的“音乐会”、参加他的“研讨会”,受惠于他赠送的多部著作及墨宝,也完成了他交办的各项专业任务。但这其中,他选我做助手接受中国文联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抗日战争部分)的重任,因为当时唐老已年高体弱,力劝他放弃了。


     这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掐指算来已逾二十六个年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唐老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先生也把我这个来自基层的“知音”当成知心朋友,他曾题写墨宝“知我者寅之也”相赠。如今,在垂泪送走了先生之后,这几个字显得尤为珍贵,心里也觉得沉甸甸的。

 

注释:

①    于林青《唐诃和他的歌》《战士文艺》2001年5期第104页

②    林寅之《寅时虎啸》人民音乐(华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

③    唐诃《我的音乐生涯》黄河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④    林寅之《楽乐阁随想》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⑤    唐诃《唐诃散文集》黄河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⑥    唐诃《唐诃散文集》黄河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⑦    唐诃《唐诃散文集》黄河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⑧    于林青《唐诃和他的歌》《战士文艺》2001年5期第104页

⑨    这个自然段的333个字,是唐诃先生文字写作的绝笔。

⑩    唐诃《唐诃散文集》黄河出版社,第2页

⑪      唐诃《唐诃行书册》青岛新闻出版局2001年版,后记

 

原文刊于《人民音乐》2013年10月号,2015年补充。

该文作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曾刊于<<青岛炫音乐周刊>>2015年4月20日、27日

 

今年7月,在唐诃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青岛音乐界、教育界,于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唐诃一年祭学术研讨会》。兹将该活动记录如下。

 唐诃一年祭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4年7月20日

地点: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三、 主办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青岛市音乐家协会

四、 主持:王静怡院长

五、 策划:林寅之研究员

六、 大会发言:

1、林寅之:《军旅文将乐坛耆老》

2、于一保:《诗书画印牡丹情》

3、 智树春:《乐坛宿将以仁辅友》

4、李一:《红花配绿叶歌美情更浓》

5、王琳(佘敏慧代):《唐诃创作歌曲研究》

七、   自由发言:

李爱英、张超、李治亭、王肇基、冷宣君、孙厚存

李永和、孙新华、李文庆等

八、全体齐唱唐诃先生的代表作《牡丹之歌》

 

附录:与会者名单

1、青岛警备区原政委  李治亭将军

2、青岛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肇基先生

3、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王静怡教授

4、青岛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冷宣君先生

5、青岛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孙厚存先生

6、青岛音乐家协会顾问   林寅之先生

7、青岛艺术研究院  王家栋研究员

8、青岛老干部文体协会常务副主席  李永和先生

9、青岛歌舞剧院原创作室主任  智树春先生

10 青岛市群众艺术馆画家  于一保先生

11、青岛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任锡海先生

12《青岛早报》文艺部主任  张彤记者

13、青岛《炫音乐周刊》主编  张旭记者

14海军401医院  孙兴华医生

15、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作家  于文庆先生

16、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艺术指导  林青先生

17、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佘敏慧女士

18、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李一女士

19、唐诃先生夫人  李爱英女士

20、 唐诃先生长子  张超先生


因故请假者:

1、青岛音乐家协会主席  连新国先生出差济南

2、青岛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黄钢先生出差北京

3、青岛老干部文体协会主席  刘真驊女士出差沂蒙

4、青大琴行总经理  周克龄先生出差上海

5、原青岛国棉七厂卫生科长  宋云霞女士

6、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一级作曲  刘锡钢先生出差济南

 

唐诃先生的合作者,著名作家孔祥雨先生特发来信件,缅怀唐诃老师。

《唐诃先生一年祭》纪念品:

唐诃先生著作《我的音乐生涯》

于一保先生手绘牡丹折扇

李永轩老先生墨宝

 林寅之

2014720

 

     关于这次学术性纪念活动,《青岛早报》2014年7月26日发了文娱专讯《岛城音乐界缅怀唐诃》,青岛报业集团新媒体《青岛炫音乐周刊》也作了报道。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琴岛”音乐家风采系列文章,自20144月开始,在青岛炫音乐周刊上发表,内容丰富,事迹感人,他们用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操,用音符构建和谐的社会,他们是青岛的骄傲。欢迎音乐爱好者关注。

诚挚欢迎与岛城有关的音乐家及其亲朋好友撰稿或提供宝贵资料。

课题申报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文化馆

主编:琴岛心境(张旭)

电话:13953240186

微信:qdxj0532

【琴岛心境文化传媒】青岛炫音乐周刊since2012


10人 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