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音乐

青岛音乐

记录青岛音乐的点滴记忆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弦上青岛之金圣乐(上)

青岛音乐 • 2016-08-15 11:33:18 来源:张旭  分类:活动发布

讲述青岛人自己的音乐故事。掌上青岛客户端发行时间最久的栏目,没有之一!主编:张旭

金圣乐:“六·二”交响 ----青岛第一支本土管弦乐团始末 

 尽管50年过去,金淑礼依然清晰记得她在青岛的“故宅”———原中山路10号那幢两层德国小楼弦上青岛之金圣乐里诸多情景,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不停地从二楼穿越十几阶楼梯,到一楼大门为来向他父亲学琴的人开门。“到1954年,来和父亲练琴的人最多,有时候,一天要跑十几趟。”然后,金淑礼再回到二楼,看着这些人在二楼走廊一字排开,在父亲指导下,一起练琴。 他们经常拉到很晚,直至月上梢头依然不息。“我们家对面是青岛日报社印刷厂,此时那边窗口便会探出不少脑袋,衬着月光,静静听着这边的琴声。”于是金淑礼便会看看父亲,愈发觉得他了不起。


 一、 1952年,金淑礼7岁,而她的父亲金圣乐已有38岁。这一年,金圣乐创办了“六·二乐团”。 关于“六·二乐团”,迄今的官方记录颇显僻冷。但在青岛音乐的民间记忆里,却充满色彩,余韵不绝———尽管当年诸多“团员”已记不清其全名究竟是就“六·二管弦乐团”还是“六·二管弦合唱乐团”。并且来格说来,乐团的编制并不齐全:最多时不过三十几把小提琴、几把中提琴、大提琴辅以几支管乐,但谁能想到这支“民间乐团”却“交响”出了一连串灿烂音符。因为它的存在,因为其灵魂金圣乐的全身心投入,青岛本土“交响志”在50年前便定格出一个清晰坐标。 

二、 原青岛市歌舞团团长段存洲是当年老团员之一,谈起金圣乐,这位已七十余岁的老人仍无比尊仰。 “解放前我就开始跟金老师学小提琴,那时他还住在博兴路,已收了差不多十来个学生了。” 段存洲表示,解放前由于自己生活窘迫,只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金圣乐,结果金圣乐听了他一段琴,立即就说“跟我学吧”,对于学费,只字未提。 不仅不收学费,金圣乐还经常留段存洲在家吃饭,“在博兴路的房子里,外间是我们学琴的地方,也是金老师家的饭厅。那时金老师过得也很一般,饭桌上经常就是两个菜,白菜、土豆最常见,偶尔改善生活能吃上蛤蜊”。 不仅对学生体贴,更重要的是,金圣乐的教学相当系统专业,“不仅教拉琴,他认为好的学生,还会专门找时间传授乐理、配器、作曲等方面的知识”。 那时起,陆续有人聚集在金圣乐门下,其弟子前后愈百。段存洲,以及更多的他的师兄弟们都认为,金圣乐之前,青岛人虽多向往音乐,却找不到真正专业系统的教授,直至金圣乐出现,弦上青岛才真正奏出准确合音。金圣乐几凭一人之力,不仅培养出整整一代青岛本土的小提琴手,更引领他们真正跨入了“交响”之门。

 三、 1950年,金圣乐被调至济南,出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的教师,但很快,便以休养之名又回到青岛,直至1956年,金学圣均无杂繁,枕在海滨,在浸满音符的日子里尽情拉琴、授课、谱曲、写歌。 与段存洲一样,新疆路小学退休音乐教师刘钢那时也是金家常客。刘钢记得,“解放前,金老师为了糊口,到舞厅拉过小提琴,教歌女唱歌”,后来他的生活来源就是靠教员工资,还有富裕学生的学费和资助。“有时候有钱的学生带给他些罐头,我们这些穷学生就可以在周末一起到老师家‘会会餐了’”。 大概在1951年左右,金圣乐搬至中山路10号,条件改善,“金家就更热闹了。来学琴的学生多极了,于是金老师便招集大家练习四重奏,或者更多的人配合演奏。” 1952年,金圣乐最终有了成立乐团的想法。乐团的起名“六二”,这样一个不显文采,也无甚锋芒的名字,其实就是为了纪念青岛解放日而定,并且起名时金圣乐是直接呼出,未作他想。(未完待续)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琴岛”音乐家风采系列文章,自20144月开始,在青岛炫音乐周刊上发表,内容丰富,事迹感人,他们用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操,用音符构建和谐的社会,他们是青岛的骄傲。欢迎音乐爱好者关注。

诚挚欢迎与岛城有关的音乐家及其亲朋好友撰稿或提供宝贵资料。

   课题申报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文化馆




浏览(17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