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市南

微市南

传递最权威的市南政务信息,提供最及时的市南生活资讯。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从福山路到鱼山路,那一街吹过百年的风

微市南 • 2016-10-13 14:59:00 来源:微市南  分类:活动发布

站在依山势而形成的交错式盘山路上,背朝海的方向,沿着福山支路缓缓的上坡路走五十米,就看到一个大房子的院落:康有为故居。

路线 福山支路—福山路—鱼山路



      站在依山势而形成的交错式盘山路上,背朝海的方向,沿着福山支路缓缓的上坡路走五十米,就看到一个大房子的院落:康有为故居。

       这幢三层德国式砖木结构的房子,始建于1899年,是德国总督副官住宅。康有为从1924年前来居住并终老于此。

       白色和红色交替的小洋楼,在这条短短的福山支路上还是很显眼。整条街道依山面大海,曲折清幽。站在路上,汇泉湾的大弧型海岸线尽收眼底。

       因为福山支路沿山势而建,往前走,就是一段较陡的上坡,路面是方形石块铺成的,表面被岁月磨得光滑明亮,已百年历史。

       这种路被青岛人叫“波罗油子”,源于德语的发音,据说是因为样子像鼓鼓的面包。下雨时,从高处冲刷的雨水可以将路面洗刷得一尘不染,闪着光。

       现在,“波罗油子”四处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这样为数不多的几处,小草在墙根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短短的一段上坡,又转过了九十度的大拐弯,渐渐平缓。爬墙虎从围墙里钻出来,倒吊在墙上,红绿相间的颜色,在阳光下铺展开。

     福山支路很短,走到头,向左拐,沿这段略平缓的福山路向下走去,路的尽头,就是小鱼山。“红瓦、绿树、碧海、青山”出自康有为对这一带景观的概括。

       小鱼山是个公园,登上山顶的亭子,能够俯瞰青岛的老城区。山上看到的西边是汇泉湾,北边是信号山和山腰上的前德国总督府。

       梁实秋在《雅舍忆青岛》中写道,“推开北窗,有一层层的青山在望。不远的一个小丘有一座楼阁矗立,像堡垒似的,有俯瞰全市傲视群山之势,人称总督府,是从前德国总督的官邸。”

       这个位置,就是从他上世纪30年代,鱼山路33号的住处往外看到的。当年,梁实秋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如今,站在蜿蜒起伏鱼山路上,找个合适的角度,也看到这座红瓦黄墙的德国建筑掩映在绿树之间。

       在鱼山路的墙上,有一面金属标志牌,配着地图,标明了这一带名人故居的散布: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老舍、萧军、萧红、王统照都住在这边。

      有许多路名都是刚才走过,却没察觉,比如福山路1号住过洪深,福山路3号住过沈从文。

      在鱼山路,也有不少名人故居。前行不远,就是中国海洋大学,里面有俾斯麦兵营的旧址、闻一多故居,至今保留原德国建筑风貌,古朴典雅。

       海大斜对面的鱼山路36号,就是童第周、束星北、冯沅君的故居,院子里有十几座漂亮的小楼,至今还在住人。

      一路走来,随处都是两三层高的小楼,没有重复的,围墙从材料到形式也是各具特色。不用去深究它的来历,只用眼睛去发现,就有不少趣味。

     高墙下,一扇略带锈迹的镂空花铁门虚掩着,门口是高高的石阶幽长深远,透过大片的植物,隐隐看到带着精细纹饰的老房子立在高处。各种树木从高墙里伸出枝叶,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班驳闪亮的光影。

      白天的时候,窄窄的柏油路上车辆行人很少,缓缓漫步间,都能听得见自己脚步清脆的回音。偶尔有提着买菜袋子的居民悠闲地走过。一间门面小小的音像店懒散的开着门,低声地放着英文朗读带,生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这不是青岛最漂亮的路,却是最有韵味的青岛的路。虽然著名的八大关比这里更整齐,景观更美。可是这样的市民化情景,身为旅游区的八大关里是看不到的了。老城区生活化气息就是一种亲和力,凌乱中形成的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蔓延着怀旧的情愫。单是路上的这份静谧,都使人变的心平气和。

      走下来,赫然翻过了一座小鱼山。这边,还有一条大道,通向博物馆和基督教堂。

       康有为、梁启超、鲁迅、梁实秋、老舍、沈从文、萧军、萧红、王统照……一条闪着光的路,仿佛山路。“鱼山路28-34号”这样一个路牌恰好就在金属牌的旁边,受其指引,我走入这条两边都是墙壁的窄巷。

      在鱼山路30号前,拦住一个听着歌的女学生,问她33号在哪里?梁实秋故居。我以为住得近些,会对文化名人有较早的认知。她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路边没什么人,我只好在这长着苔鲜的墙壁间穿行,继续独自寻找。

       不知道多少年后,她读到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时,是否会想得到,就是在她家隔壁翻译的。






浏览(329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