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音乐

青岛音乐

记录青岛音乐的点滴记忆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青岛音乐】大提琴演奏家:周承瑞“拉琴是我一生的快乐”

青岛音乐 • 2018-05-14 20:55:08 来源:刘萍 张旭  分类:活动发布

讲述青岛人自己的音乐故事。掌上青岛客户端发行时间最久的栏目,没有之一!主编:张旭

周承瑞“拉琴是我一生的快乐”

周承瑞,1941年生于青岛,12岁即师承我国著名大提琴家董吉亭先生学习大提琴演奏。不久即在董先生引荐下,到当时在青岛侨居的著名德国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曼哲克先生(时任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管弦系大提琴教授)门下学习。周承瑞先后在吉林艺术学校、青岛市歌舞团、宁夏京剧团、即墨市柳腔剧团从事大提琴演奏。他敬业勤奋,演奏精彩,尤以左手“周氏棰功”号称一绝。他视大提琴艺术事业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在演奏方法与训练理念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1986 年由省人民政府签发调令,将其调入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担任大提琴声部副首席,国家二级演奏员。2001年退休。基于周承瑞娴熟的技术水平及工作热情,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破惯例,连续三年对其返聘。

近日,本网站“院团热线”约请特约著名音乐撰稿人刘萍先生采访了他,并制作了本期访谈。

刘萍:承瑞兄,在中国大提琴界,您是从五十年代就直接跟著名外国专家学习的少数幸运者之一。在漫长的演奏生涯中,大提琴对您的生活运程无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周承瑞:是的。我每天都在主动认真地练琴。大提琴是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没有大提琴,我就不可能走进如此精彩的交响舞台与艺术圣殿。作为一名已离开演奏岗位的老演奏员,我仍能返聘于乐团,仍能在舞台上向观众们献上一份爱心,这是在践行自己艺术人生中的一份渴望。这份渴望在我排练与演出的琴声中得以实现,我珍惜得很哪。

刘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的大提琴的演奏与教学,曾历经过一个重要的时期,我们从学术的意义上,可以暂称其为“曼哲克时期”。史海沉钩,流年忆旧,著名德国大提琴家曼哲克先生在山东工作生活的时间不短,您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对曼哲克先生的情况一定详熟。

周承瑞: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曼哲克先生是德国犹太人,他生于1882年,于1963年上半年去世。他来华的具体时间现在已难以考证,只是知道他当时是由福建登陆后辗转侨居青岛的。他在山东教了一些学生,也教过许多在外省的山东籍学生。对山东乃至全国大提琴普及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在开蒙老师董吉亭先生的引荐下,于1953到1956年师从曼哲克,受益颇深。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严正平教授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孙开远教授对我也有良深教诲。

曼哲克先生在当时是侨居青岛的外国音乐家中最知名也是最优秀的一位。她的夫人克拉拉女士是一位非常著名的钢琴家。他们在当时的山东大学(今青岛海洋大学)和青岛自己的家中常开PARTY式的音乐会,观众多是些大学师生和外国侨民。音乐会规模虽小,在当时也的确是推动了社会音乐活动的开展。这期间,曼哲克先生还分别赴上海、无锡、南京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上课。有时为了向帮他做家务的学生表示感谢,他与太太常常以琴声作为谢礼,演奏一小段奏鸣曲什么的。他们最常演奏的曲目是著名的《匈牙利狂想曲》,那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

曼哲克先生喜欢蓄须,喝烈酒,喜欢跳舞,也喜欢下国际象棋。其实,他是个很开朗很可亲的德国小老头。他在华期间,教出了许多的优秀学生,如原上海音乐学院的陈鼎臣教授、原中央乐团大提琴演奏家董伟光先生、原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张文广先生、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宋保军先生等。

刘萍:宋保军教授2000年来过山东,谈起这事,宋教授也是同您一样,对恩师的感激溢于言表。后来,曼哲克先生的那把名贵的演奏琴,留给了南京艺术学院,宋教授宝贝似的一直珍藏到现在。

周承瑞:曼哲克先生在全国大提琴界也是可以尊为师祖的。后来,山东大学(青岛)、华东艺专(无锡)、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将他作的部分练习曲等作品,编入教程。

刘萍:作为西洋弦乐演奏家与教育家,将来我们在正式编修山东省大提琴艺术史的时候,是一定要将曼哲克先生写入的。大提琴自意大利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历史。山东的大提琴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在轨迹上没有缺环。或演奏,或教学,始终有人在做这些工作。尽管演奏与教学水平受到历史原因的较大局限,可还是随之年代递进一步步走到今天。象众多的山东籍的大提琴家李元庆(中音所研究员)、丁孚祥(川音教授)、苗晶(中音所研究员)、董伟光(原国交演奏家)、张文广(原上交首席)、宋保军(南艺教授)、陈圆(中音教授)、辛力(山艺教授)、张增希(山师教授)、孙延修(原山歌首席)等先行者与传承者,对全国的大提琴普及与提高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周承瑞: 1986年12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后亦称山东省大提琴教师学会)在济南成立,这是在全国省区级最早成立的器乐专业学会之一。1987年8月,山东省首届全级别大提琴比赛在潍坊市成功举办。1988年8月,在山东省文化厅的财力支持和山东歌舞剧院的协助下,促成了第一届全国全级别大提琴比赛在济南举办的重要赛事,山东选手蔡钰,在比赛中荣膺中国作品演奏第一名的好成绩。十几年来,已有墨西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比利时、德国等国家的大提琴家来山东讲学演出。马友友也曾于2001年到青岛演出。1991年以来,济南市教委、山东省音协、山东省教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先后在济南、青岛、潍坊开展了大提琴演奏考级活动。

刘萍:山东自古为礼乐之邦。“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乐”即为孔子所倡“六艺”之一,千年韶乐在齐国故地誉为仙乐绝响。山东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方面时间较晚,普及性的历程也稍显冗迟。但山东的音乐教育与普及发展的速度是不慢的。

周承瑞:是的,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山东以西洋弦乐快速而规范的普及,一改过去“将小提琴当二胡拉”的笨稚形象。而青岛更是一跃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前沿地带。青岛各类音乐网站,在山东各地市中是开办得最早最好也是最多的。北京哪个艺术表演团体中没有青岛人?小提琴演奏大师吕思清的崛起,显现了青岛艺术教育的丰蕴水土所升腾的勃勃生机,实现了一个让当代的帕格尼尼们瞩目山东的神话。俞明青、丁相杰、高学文、郭永生、朱云翔、宋东霞等一批优秀青年大提琴家先后出自青岛。美丽的海港城市青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大提琴家成长的摇篮。

刘萍:考其原因,青岛作为中国近代的新兴城市,同时也作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市民们表现出非沿海城市市民所不及的、极强的接受外来文化的愿望与能力。青岛的足球队、时装模特队和欧式建筑闻名全国。它的城市功能便首先体现在市民的精神文明意识与文化消费方面。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城市综合文化现象的逐年递进为依托,以市民的现代都市意识为载体,它的普及是合乎城市发展需要和国民心态的。从山东胶州秧歌、海洋秧歌、黄海漁歌号子等近代民间艺术的流传地域来看,海陆相通,交通发达,沿海地域的民间艺术形成的基础,自然也包括了青岛区域纳蓄艺术的民俗与风气。从外力上来说,外国殖民者在青岛通过建造教堂、唱诗传教、图书进口、军乐表演等渠道公然进行侵略性文化渗透,客观上也形成了西方音乐较早登陆青岛并广泛传播的态势。当然,曼哲克等对华友好的外藉专家们也开辟了一条传播西方音乐的文化信道。建国后,当提高国民素质与崇尚先进文化的时代来临之时,才真正迎来全民启动艺术消费并强化美感享受理念而形成艺术繁荣所带来的城市文明的节日。

周承瑞:青岛的音乐人才济济,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和鼓舞。强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和成功感召效应,使得以青岛为龙头在全省卷起的“音乐进校园”“音乐进家庭”等学习音乐的热潮,长年居高不退。山东要建成文化大省,音乐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当然也是其中一项嘛。 

刘萍:强强联合、文企联姻、市场运作、互利双赢成为目前国内乐团与国外乐团业务运程接轨的一项必要机制。青岛市歌舞剧院与海信集团、山东歌舞剧院与山东航空同样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联合之路。 退休前您担任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副首席,所经历过的重要演出,一定是一生中让您感到难忘的艺术经历。

周承瑞:是的。一生中叫我难忘的有三场演出。

一是参加了1986年赴北京音乐厅的演出,那是建国以来第一台由山东演奏家自己排演的大型交响音乐会,得到了驻京专家学者及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

二是前年赴北京中山音乐堂参加了纪念建党80周年的演出,这是我们山东歌舞剧院与国内民乐精英集体--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首次以宏篇巨制式的联合行动。演出后录制的CD畅销国内外。

三是去年十月,我随山东民族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大型民族音乐会,这是我一生中最为之骄傲的一次演出经历。维也纳之行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演出纪念。

刘萍:承瑞兄,您在退休之后,依然应剧院聘邀,积极参加交响乐团与民族乐团的排练演出,真是钦佩您的劳动态度与工作热情。

周承瑞:演奏大提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

哪怕是退休了,为自己的乐团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想尽我的力量。何况我现在的演奏状态还是不错的。返聘是乐团的全体同志对我极大的信任,在此我感谢同志们,感谢院团领导。现在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声部编制不齐,演出也需要人。在这个时候我可以退休,可是不能退职。说句堂皇的话,这也算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与义务吧。

刘萍:可以说,您是山东歌舞剧院建院45年来第一位从大提琴岗位上退休的演奏家,愿您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作出休闲而多彩的安排。

周承瑞:一句话,人退休技术不能退休。劳逸适度,天天练琴。争取多参加排练演出,多参与大提琴的教学活动,培育年轻人。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为啊!

刘萍:承瑞兄,很开心与您在此网络空间与广大的乐迷和网友真诚交流。在此,让我们感谢全国著名的艺术网站 华音网站“院团热线”约我们制作本期访谈。

周承瑞:衷心感谢华音网站“院团热线”和您对我的采访。

2003 02 26

本文转自(华音网)


浏览(359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