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说教

涛哥说教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杨海涛带你“悦”教育。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建设12个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科技大学:多个科研平台引领产学研项目“蝶变”

涛哥说教 • 2019-01-10 15:28:43 来源:青岛晚报  分类:活动发布

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建设12个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科技大学:多个科研平台引领产学研项目“蝶变”

在迈入新年之际,山东科技大学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出炉。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岁末年初,山东科技大学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这包括:耐磨蚀组合涂层等离子熔射制备及表征技术通过科技部技术验收,为船用发动机“心脏”穿上了科技“外衣”;工业设备远程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工程技术实现投产,自此车间里的高端设备有了专属智能“医生”;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研发取得新突破,新能源储能电池问世迎来了曙光……让新兴产业鲜花盛开,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山东科技大学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新老产业共同发力,为助推山东省、青岛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批优秀创新成果。

 

         多节点无死角监管保疫苗运输安全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在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时,该校研发运用信息技术,加快新旧动能迭代更替,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8年12月18日,一辆满载疫苗的运输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身在数百里之外,便可以实时观察它的动态……“我们在疫苗运输车上安装了微纳传感器,传感器每隔3秒就会传回一个数据,可实时监控车辆是否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冷藏是否达标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庆田告诉记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团队自主设计并开发的冷链物流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专用传感器、GPRS、电子地图等技术,搭建了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实施动态监管,实现运输设备实时动态跟踪、运动轨迹偏移矫正等功能,可以用于疫苗等特殊物种运输过程的可视化监管,其多节点无死角监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米粒大的芯片可用于疾病早期筛查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纳传感器团队研发出用于医疗诊断的高频超声探针芯片。芯片封装后仅有米粒大小。通过产生微尺度的“超声谐振微扰”和“声流微口袋效应”,可以捕获血清中极低浓度的疾病标志分子,有望应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它还可以用于健康监测,嵌入人体穿戴物品中,时实感知人体体温、心率、血压、血氧等体征参数,通过视频捕捉方式时实检测人体疲劳程度,目前广泛用于生产现场作业工人的安全监测。

 

         “智慧矿山”系统使矿山变得智慧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矿业见长的山科大把信息技术率先运用到煤矿开采上。记者在该校“智慧矿山”研究团队办公室看到,研发人员正在讨论“智慧矿山”系统平台的开发方向。多年深耕矿山的团队领军人才卢新明教授告诉记者:“基于‘互联网+’和现代矿山物联网技术,我们的研究成果已全面实现矿井通风系统自动化和无人化。”“智慧矿山”解决了采矿生产模拟与控制、灾害预警与安全保障等众多国际难题,首次使智慧矿山在国内成为了现实,科研成果已经在山东能源、兖矿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400多个矿山企业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卢新明说,这项技术经二次开发,可在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广泛运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学校集聚态势初显,项目合作纷至沓来。记者了解到,该校太赫兹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光电平衡探测器,可用于水质分析和大气监控,青岛万隆科技公司闻讯前来,双方合作研发轮胎胶片在线质量监控系统;该校与海信集团牵手建立冰洗研究所,参与“暖男”洗烘一体机和“大师”三筒洗衣机的设计研发……

 

         铝离子电池将引发能源革命性突破

         记者了解到,目前,以新能源和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新技术已成为山科大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传统能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实现未来能源战略,成为山科大师生共同的追求。

          “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就是最好的诠释。2017年3月,山科大与青岛市共建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瞄准新一代储能电池,斥巨资引进“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瞄准新一代储能电池。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君介绍说:“这个电池具有材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周期长、耐低温等特点,能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高成本和铅酸电池重污染等缺陷,可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储能、电网储能、电动运输工具等领域。”

         “目前,小型铝离子电池已通过实验测试,不久将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或引发新能源业革命性突破,引领山东省和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团队科研人员林孟昌教授说。 

         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神通广大

          无独有偶,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王吉岱教授所研发的GZ系列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同样高精尖。在悬崖峭壁的大山里,数百米的电网高压线上,一台智能机器人紧紧抓住高压线,对线路巡回检查。王吉岱介绍说,此款机器人能够“替代脚”解决“能抵达”,可跨越所有障碍,进行全线路覆盖巡航;能够“替代眼”解决“能诊断”,自动快速甄别故障或隐患;能够“替代手”解决“能修复”,代替人从事高风险、高电压、强电磁场环境下的作业;能够“替代脑”解决“能管理”,进行整体线路信息、巡检、识别、修复的管理工作。

 

         山科大已经吹响进军海洋的号角

         同时身处向海而兴的青岛,山科大吹响了向海洋经济进军的号角,学校将成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接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

          2018年7月底,山科大3名研究生搭乘“大洋一号”科考船出海,参加中国“大洋48航次”科考任务。说起远洋考察,该学院教师王瑞富早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出海科考是海洋测绘系研究生经常做的事,仅在2018年,这个专业的学生就多次远赴深海,完成海洋科考任务和学业。

         深耕海洋,筑梦蔚蓝。这几年,山科大在深海仪器设备、海洋探测、海水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错位发展,各扬优势。

          前不久,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项新成果引起业内广泛关注。“通俗来讲,就是给船的‘心脏’穿上外衣。”材料学院崔洪芝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最新的科研项目:“船用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而缸体是‘心脏’最重要部件,在海洋行驶过程中,经常因缸体材料的磨损、腐蚀性能不足,造成动力性降低、甚至破坏,这是发动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我们研发了‘耐磨蚀组合特层等离子熔射制备及表征技术’,这个材料耐磨蚀、耐腐蚀,可延长使用寿命3倍以上,就像一层保护膜一样,位船的‘心脏’穿上外衣,现已通过科技部技术验收。”

           与此同时,跨海大桥柱体海水侵蚀检测、海底隧道长期稳定性监测监控、学生研发的打浒苔装置、海上装备耐侵蚀材料等一个个项目次第登场,海洋测绘、海洋土建、海洋材料等多学科交叉,多点开花。

 

         优势技术集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山科大成立了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了12个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引进机器人“大咖”钟麦英、姚燕安等高端人才……

          为把新旧动能转换做实、做优,2018年初,学校制定《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青岛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和服务青岛办公室,5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山东省一流学科,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机器人研发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滴水灌溉,该校仅2018年科研立项达800余项,立项经费2.1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88项,“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SSCI论文1500多篇,较2017年增长80%多,ESI高被引论文161篇,同比去年增长5倍多,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4件……

          随着人才技术在学校集聚态势初显,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项目合作纷至沓来。徐岩教授参与研发的“暖男”“大师”系列洗衣机获德国iF设计金奖;40余名院士专家在山科大研讨新材料科技;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最后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山科大;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治获重大突破……一个个喜讯从山东科技大学传来。

        “深植齐鲁大地,山科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海洋科考、跨海大桥、智慧城市、智能家电、健康医疗……在山东和青岛众多重点建设项目中都凸显出山科大的技术力量。一方面,努力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让新兴产业‘鲜花盛开’;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山科大党委书记罗公利说,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上山科大的步伐正愈发坚定。(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韩洪烁 任波)

浏览(90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