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说教

涛哥说教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杨海涛带你“悦”教育。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仪式感”带入文化传承 青岛电子学校研学旅行掩卷《上篇》

涛哥说教 • 2019-11-19 22:46:28 来源:青岛晚报  分类:活动发布

万仞宫墙下燃起《我和我的祖国》

“仪式感”带入文化传承  青岛电子学校研学旅行掩卷《上篇》

       11月19日,青岛电子学校践行青岛市“十个一”暨“品悦齐鲁文化修身立德 赓续红色基因尚学笃行”研学旅行第二天,全体师生先后前往曲阜明古城万仞宫墙观赏了开城门仪式,接续前往孔子博物馆参观游览,而后直奔尼山圣境,体验拜师礼、手抄论语、参观研学基地,观看大型情景剧《金声玉振》和大型水上灯光秀,当天,仪式感贯穿全程,在研学中起到了引领和主导作用,进而潜移默化地带入了研学《上篇》的主旨——文化传承。

DSC_0037.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万仞宫墙”下初尝“仪式感”

       当天早上7时45分,八百余名师生齐聚曲阜明故城万仞宫墙下,上午8时,随着一阵冲天号角声,城墙大门缓缓开启,身着明朝服饰的文武官员款步而出,扮演者一举一动有板有眼,处处彰显出传统礼制的章法,严肃认真,仪式感十足,让同学们为之眼前一亮。

DSC_0013.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紧随其后,由身着古朴服饰的俊男秀女呈现的六艺舞原滋原味地解读了礼乐射御书数的精神。韵味十足的仪式感很自然地将同学们带入,沉浸于展演始终,直至邀请入城的迎宾词悠扬传出。

DSC_0006.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感觉很精彩,短短十几分钟,二十几位演员为我们呈现的内容却异常丰富,包含了舞蹈、朗诵、武术、管弦乐,文武兼顾,高潮迭起,原以为是繁文缛节的东西,却最终化成了一些列的精华,这给我的启发是,以后搞活动或将来就业了运用所学技能,也可以在设计上注重衔接过渡,注重跨领域综合应用,我想那样的话效果一定斐然。”智能制造专业的一名同学眼神发亮,边思考边向记者总结,像是受到了深刻启发。

       研学旅行中初尝“仪式感”,同学们便在“带入”中对传统“六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DSC_0026.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明故城城门前燃起《我和我的祖国》

       如果说初尝“仪式感”让同学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感触和收获,那么接下来进行的项目则是对“仪式感”的践行。

        开城门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并未散去,而是集结列队于明故城南城门,在王巧霞、廖原、张林子等三位音乐老师的领唱下,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自万仞宫墙下悠然飘扬开来,歌声伴随着挥舞的五星红旗,同师生们一起向城门缓缓走去,与千年古木及青砖黛瓦交织回荡,给明故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导师出题为70万件馆藏品抽丝剥茧

       随后,同学们乘车来到附近的孔子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继庙、府、林等“不动产”的参观学习后又从竹简、古籍文献、衣物、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动产”的多个层面对孔子进行深入了解学习。

DSC_0055.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孔子博物馆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馆藏丰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DSC_0080.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此丰富的馆藏,单从数字上就已让人感觉目不暇接,如何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让浏览事半功倍呢?这就是研学旅行和普通旅行的一个关键区别之所在。在前往孔子博物馆的途中,记者所在8号车的研学导师徐丹结合研学手册给同学们布置了本站的“作业”,让同学们找到三大镇馆之宝,其一是战国时期的黄玉马,观察它的形态,并对它的来源及文物价值做出相应的评价;其二是“商周十贡”,给出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为何会有拥有商朝的青铜器精品的解答;其三是雍正赠与孔府的一套瓷器,这套瓷器的纹饰中至少用了26种颜色,徐丹要求同学们写出他们所能看到的颜色种类,越多越好。

DSC_0101.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带着题目去参观,同学们便可做到有的放矢,能在琳琅满目的馆藏中分清主次,参观起来也就有了动力,统筹兼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SC_0127.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记者看到,在博物馆里,同学们分批依次进入,徜徉于文物的海洋,浏览与详读相结合,研学兴趣非但没有因为浩瀚而湮灭,反而不断自我增强,尤其是在寻找三大镇馆之宝及对其观察交流的时候,神情专注,生怕遗落任何一个轻微细节。

DSC_0100.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行“拜师礼”深度体验“仪式感”   

       当天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尼山圣境,在这里,历时一个小时的大型情景剧《金声玉振》及晚上的大型水上灯光秀又带领他(她)们从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层面领略了孔子的一生及《论语》这一儒家经典。期间穿插进行的教学体验环节——手抄论语,同学们通过软笔临摹《论语》经典名句,对儒家经典进一步强化巩固。

DSC_0027.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天的重头戏也在尼山圣境精彩呈现,行拜师礼,让“仪式感”再一次带动了文化传承。72米高的巨型孔子雕像前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研学队伍,下午3时30分左右,同学们全部列队就位,身着传统汉服的师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规程重现束脩礼,拜至圣先师,递拜师帖,献束脩之礼,师者回礼,行诵读师训,启蒙开笔,敬茶感恩,领读礼运大同篇……整齐划一的动作,端正的态度,严肃的神情,引得其他游客纷纷围观,拍照留念。

DSC_0036.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说早上开城门让我们对仪式感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下午的拜师礼则让我们对仪式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我们需要仪式感,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通过这次行拜师礼我有深刻体会。”现场一名同学在参加完拜师礼后说。

DSC_0009.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感觉同学们突然跟我亲近了许多,距离拉近了许多,两天的形影不离,一同学习、一同游览、一同体验,我们都在成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师生关系的增强,这是我的体会。”晚饭时间,一位老师在和记者交流时说。

DSC_0021.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仪式感”在青岛电子学校从未缺席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价值观的更替,如今的我们越来越缺少仪式感,尤其是身处校园的学子们。而与此同时,依托校情,考虑学情,结合当下的主流价值引领,于常态和特色活动中尝试并开展仪式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则能起到熏陶甚至强化的作用,能够巩固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青岛电子学校的副校长唐好勇说。

DSC_0131.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电子学校,仪式感一直没有缺位,甚至如影相随,除了常规的升旗仪式,在这所学校,耳熟能详的仪式还包括青岛市“劳模·工匠”进职校启动仪式、教师宣誓仪式、现代学徒班拜师仪式、新入职教师拜师仪式、新团员入团仪式、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军训开营仪式、“校园文明十星”颁奖仪等等,不一而足。通过一个个形式灵活多样的仪式,仪式参与者及仪式内容的践行者也在责任、榜样、劲头等方面有了“带入感”。

DSC_0139.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掩卷传统文化研学旅行翻入《下篇》

       当晚10时查房时,老师发现同学们人手一册的研学手册已经爬满两个章节的文字,内容都紧密围绕对齐鲁文化的品悦展述,从孔庙、孔府、孔林,到开城门仪式,再到孔子博物,又至尼山圣境的大型情景剧和水上灯光秀、手抄论语、基地参观、拜师礼,两天的时间里,同学们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档案、书籍典藏、情景剧、教学体验、现代艺术等多个维度对孔子、儒家学说、齐鲁文化做了全方位的参观学习,并凝结出相应的感想感悟,希冀将其转化为综合素养的塑造力,接下来的两天,研学旅行将翻至《下篇》:赓续红色基因,尚学笃行。

微信图片_20191119160538.jp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浏览(17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