嫏嬛小赋

嫏嬛小赋

海琪,原名刘萍,凤凰网《嫏嬛书柬》专栏作家,著《龙旗与鹰徽》等。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诗经》之美鉴

嫏嬛小赋 • 2021-04-28 20:19:51 来源:海琪  分类:活动发布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关于植物的诗歌,在对134种植物的浅吟长颂中奠定了丰富的审美基础,这些审美意象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语言、绘画、哲学等领域,甚至包括日常生活。

例如:舜(木槿花)在《郑风・有女同车》中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有梅》中以梅来指女子青春的流逝;而芍药则通常在男女离别之时相赠,表达缔结良约的意思,是中国的“玫瑰花”;木瓜则作为男女爱情的信物(《卫风・木瓜》);而匏,也就是葫芦瓜,在《邶风・匏有苦叶》中是男女爱情的帮手;甚至于药材唐(菟丝子),因为其是藤蔓状的寄生植物,需依附于其他植物生存,在《风・桑中》以及《诗经》的其他篇章中用来比喻夫妻间相互依附的关系。有趣的莠(狗尾草)则因为长在庄稼田地里,被当作恶草,用以比喻人没有出息,不成材。

值得一提的是,《诗经》里一些植物:唐(菟丝子)、虻(川贝母)、蓷(益母草)、杞(枸杞)、艾(艾草)、莫(酸模)等,这些药材大都与女性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这个艾(艾草),后来更是与屠呦呦结缘,缔造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传奇,甚至让屠呦呦被BBC提名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与爱因斯坦并列呢。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古人在日积月累的生产劳动中把植物当作情感的载体,将他们快乐、悲哀、忧愁、苦闷的心情借植物优美地表达出来,所以《诗经》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基础。

从语言层面上看,其审美趣味更是鲜明。譬如写女子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可是民国时期很多著名情书里的经典词句,中国的很多家长为给女孩子取一个极具美感的名字,也都是从《诗经》里找呢。

《诗经》大凡都是描述女子之美,但是我却从里面出了一首写男子(君子)之美的趣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这首诗赞美了卫国的一位君子,德容缜密庄严,秩然不乱。眺望淇水岸弯弯,绿竹葱葱映两岸。文采风流的君子,如同象牙经切磋,如同美玉经琢磨。矜持庄严貌威武,光明正大胸磊落。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记心中永不没。

有趣的是,它竟是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君子如象牙般高洁、如美玉般通透的内外之美。不知这是否是现代语境里的“切磋、琢磨”的源头呢?

我们继续切磋、琢磨,且不要以为《诗经》离我们2000多年了,那么遥远,其实它在我们的现代生活里也如影随形。

中国疫情初起时,日本人在捐赠的防疫物资包装盒上写下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句子,其内蕴的情谊和丰富的美感瞬间令数亿中国人感动。

这个句子来自《诗经》里一篇描述战争的诗歌《秦风·无衣》,连残酷的战争都写得这样富有美感呢,这部经典堪称审美祖师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们的生命、心灵、生活怎能离开了植物、植物意象文化的滋养、呵护、眷顾呢?

我在客厅里放置了一瓶插的芦苇之花——芦花,常有客人不解此“风情”美感。其实如果一念《诗经》里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家肯定都觉着美,但后来的文字发展中,“蒹葭”被改称了芦苇花。很多人既不知眼前的芦苇花就是《诗经》里风情的“蒹葭”,便知道,念成“芦花苍苍,白露为霜”,其中的十分意趣也就去了七分。就如“兰陵”改为枣庄一样,看见的改变是一两个名称,看不见的改变是生命的诗意和审美的情怀……(嫏嬛小赋经授权使用中国版画大师张白波作品)

浏览(17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