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看青岛 董志刚

咚咚看青岛 董志刚

【咚咚看青岛】主理人 市南区琴岛摄协副主席,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图片,山东网签约摄影师。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等媒体特邀摄影师。主拍各种新闻图片。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乐在其中

咚咚看青岛 董志刚 • 2022-02-07 22:10:19 来源:现场采访  分类:活动发布

王明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崂山区文艺智库专家;青岛市首批农民艺术家,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

王明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崂山民间文学、民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80-1992年,全程参与了“崂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采风活动,与其他采风队员一起,历时13年,走访了400多个山乡渔村、调查采访了2000多人,大家共搜集整理到5500多个崂山民间故事和大量的民间谚语、民间歌谣,先后出版了以《崂山民间故事全集》为代表的数十部民间故事集及相关专著。由于全体采风队员的共同努力,2000年,崂山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首个“民间文学之乡”的荣誉称号。王明伦也因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了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表彰。

王明伦在采风过程中发现,很多宝贵的民间传说随着讲述者的逝去而最终失传,心中便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担负起抢救和挖掘崂山传统民俗文化的重任。“三套集成”工作结束后,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该项工作延续了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山乡还是渔村,他都会主动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者搭话,在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说,并深入崂山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整理成文章。一篇《崂山渔民日常生活中的习俗》,虽然只有几千字,他却先后走访了崂山地区的二十多个渔村,调查了数十位老渔民,历时十余年方才完成。“登瀛梨雪”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青岛十景”之一,为忠实还原当年的盛况,他在写作《消失的登灜梨雪》时,为做到内容翔实,还原历史,不仅采访了多位当年的亲历者,还查阅了数十本(篇)文史资料,从古人的诗文中寻找蛛丝马迹。文章面世后,《半岛都市报》《青岛画报》《青岛文旅》等多家媒体纷纷刊发,在读者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青岛电视台也以此文为蓝本拍摄了专题片进行介绍。2010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收有他描写崂山山海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文章50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极具崂山特色的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为了让后人知道先辈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近几年他着重进行村落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的研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将昔日那些风情浓郁的乡土生活写成文章,以此来弘扬优秀民间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不忘传统,记住乡愁。这些文章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崂山人的节日”系列文章陆续刊发,读者纷纷留言表示赞赏。其中《崂山人的半年》一文的阅读量达到了3.6万。


王明伦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研究工作数十年来,先后收集整理了数百篇民间故事,部分收入《崂山民间故事全集》《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等书。撰写的有关崂山民俗和人文历史方面的文章二百万字,刊发于各种报刊媒体。并多次以民俗专家身份,受邀为央视、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拍摄的专题片进行专家讲解,为传承崂山民间文化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他将主要精力用在了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根先后据传统习俗撰写了具有崂山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搜集整理了一百余首古人描写崂山村落风情的古诗词;为所在的崂山区全部139个农村社区各创作了一篇以“乡村民俗风情记忆”为主题的精美短文,同时凝练一句“四字美语”,充分展现出崂山乡村的美丽风采。他历时半年多深入农村采风,创作出30多篇散文体乡村主题文稿,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崂山农村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特色风物和时代风尚,在相关媒体刊发后,提升了崂山乡村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些文章经有关部门结集出版后免费赠送给各街道、社区,为乡村振兴进行文艺助力。其中“四字美语”由书法家书写后让各社区用于匾额、碑刻、画册及各种宣传,并先后20次登上“学习强国”。写作的同时,他还积极进行剪纸创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讴歌家乡、赞美崂山。他与崂山剪纸传承人苏霞老师合作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19.49米剪纸长卷、“五常”系列剪纸、抗击疫情系列剪纸等多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刊发。

浏览(168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