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5新观察

氢5新观察

定位新媒体转型研究,专注IT公司商业模式分析及业内热点评论。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中国金融科技50强榜单出炉 一半公司成立不足3年

氢5新观察 • 2016-09-23 10:33:24 来源:周婧  分类:活动发布

近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和澳洲知名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 Ventures联合发布《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报告。

近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和澳洲知名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 Ventures联合发布《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报告。这也是两家公司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以来,首个限定单一国家市场的地区榜单。而相似的针对美国市场的排名,则有福布斯调查发布的“美国金融科技企业50强”。

有趣的是,在毕马威2015年底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中,趣分期、房多多、积木盒子三家入选的中企,却未在此次中国区榜单中出现。

据悉,此次评选采用了专家法,20余人的评委团队由毕马威全球及中国区资深合伙人组成。六大评价维度则包含“技术应用与突破”、“数据驱动”、“金融模式创新”、“痛点解决”、“市场估值”和“发展潜能”。

大数据热度超金融服务 占榜单三成

报告显示,根据业务模式划分,此次入榜的50家企业中,大数据类公司数量最多,为14家,综合金融服务为6家,消费金融为5家,众筹、互联网银行等则均仅有1家。这表明以数据技术驱动金融市场发展已成为行业未来的核心方向之一,具体则表现为用大数据刻画客户形象、评估信用,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依法征信,用数据模型评估企业信贷风险,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等等。

QQ截图20160921182508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公司的业务模式分布。

同时,众筹、“物联网+产业”、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仍然存在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其中众筹主要是民众缺乏观念、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物联网是技术基础不够;而“互联网+银行”则更多是由于原生线上金融平台的冲击,有牌照的网商银行也面临远程开户限制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困难。

网络金融对数据技术的依赖也体现在核心技术的分布和技术人员的公司占比上。报告显示,占据50强企业核心技术前三位的分别是:大数据及数据分析、量化模型和移动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则基本无人无津。同时,50强中,有高达89%的公司,技术员占了全公司员工的一半还多。

QQ截图20160921182839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公司的核心技术分布。据悉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用于中小企业的网络借贷。

此外,京沪依然是金融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收编了榜单上的7成企业。深圳和杭州则各有7家和5家公司入围。剩余两家被成都和重庆瓜分。

行业年轻化趋势明显 多数公司估值有限

随着金融科技概念热度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技术迭代,新商业模式的尝试和平台的优胜劣汰开始加速。

QQ截图20160921182133

从榜单50强的成立时间分布上看,一半公司成立时间都在3年以内,这些新公司的业务代表了时下金融科技的热门方向,如大数据、征信、信用评价、反欺诈、互联网借贷、云计算等等。成立十年以上的则仅有3家:财付通(2005年)、快钱(2004年)和汇付天下(2006年),而它们的业务也主要集中于发展已相对成熟的支付生态和财富/风险管理。

此外,受投资者与融资者并行增长、国内互金行业政策压力、民众了解不深等因素影响,新公司的规模和估值存有水分的空间并不大。50强中,估值在70亿人民币以下的公司占比82%,200亿人民币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众安保险、陆金所、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刚完成天使轮/PreA轮/A轮/A1轮的公司有15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众安保险和京东金融都是在仅完成A轮融资的情况下,估值就已经达到了200亿人民币以上。且众安保险还同时位列毕马威“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首位,后台果真是硬到不行啊。

QQ截图20160921183239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公司估值情况。

外资机构砸钱多 中美平台业务差异大

此次报告也对50强公司的投资者做了一定程度的解读。数据显示,红杉资本和IDG资本这两家外资是投资50强公司数量最多的,分别投资了9家和6家。随后是腾讯和小米,而腾讯投资的4家公司中,包括众安保险、微众银行和财付通,等于是给自家业务交拓展费了。此外,由渣打银行和CFF领投的点融网C轮,曾以2.07亿美元创下了当时国内P2P界的C轮融资纪录,一时风头无两。

QQ截图20160921183914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也有少数几强已经登陆新三板。

由于之前发布过《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报告,毕马威在这份中国区报告中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科技公司来了次业务模式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巨大。同比全球水平,中国50强中,做借贷、支付汇兑、众筹、财富投顾、直销银行、科技系统和产业链业务的公司比重明显偏低,做消费金融、大数据/大数据征信、综合金服的比重则明显偏高。尤其是科技系统,中国50强公司没有专做这项业务的,全球百强中有10家。形成对比的是大数据/大数据征信业务,中国50强里有14家公司在做,全球百强中则只有瑞士的Qumram公司。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征信起步晚的现实,一些本应由政府早着手的问题,现在更多是在被企业担责。

422202156567068176

中国金融科技50强和全球金融科技100强的部分业务模式对比。

不过可喜的是,一些在细分领域已做出相当成绩的公司没有被标签钉死,他们也在探索更多的业务组合提高金融效率。比如网贷平台点融网推出针对餐饮行业的“大食贷”、研究区块链技术降低企业用户融资成本;51信用卡打破单一的信用卡管理工具定位,发展包括理财、负债管理等的综合金融服务;还有微众银行和传统银行在线上理财产品的诸多合作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够在这个全球资本关注的区域市场上,发挥更多的本土优势。

浏览(175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