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心理

掌上心理

科普心理健康 搭建援助平台 情感、婚姻、人际、成长、女性、亲子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你有“雄辩症”吗?

掌上心理 • 2016-01-07 09:19:36 来源:心理专家,李克富  分类:活动发布

辩证思维缺乏的人,会习惯于“辩”——和自己辩、和家人辩、和社会辩,总是一副“出淤泥而不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岂不知自己有多么幼稚!

一位医生向我介绍,他们在门诊中接触了一位雄辩症病人。

医生说:“请坐。”

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

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

以上摘自王蒙的《雄辩症》。

新年伊始,睁眼就想起这篇小说,是想说说“辩”与“不辩”及其心路历程。

咨询室里,一些青春期的孩子问“为什么学校不允许我留长发”;一些员工也抱怨单位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规定。

我一般只是笑答“这就是规定”。

若对方不依不饶地追问诸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之类,我就闭嘴了。

“雄辩症”之“辩”定非一人所为。心理医生看来,一个不能在雄辩症患者面前保持沉默,而是试图改变这种病态思维的人,几近有病,比如王蒙笔下的那位医生。更可悲的是,有人总跟患有雄辩症的人辩论,却并不知道自己也患有雄辩症。

学生问:“为什么心理学非得用那么多名词?比如,既然‘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又何必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或J.N.D.啊!”

“记住即可,别问,别辩,这是约定俗成。”她不问了。

她不问了,我就知道她的心智是成熟的,尽管对我的回答是不服气的。

成熟就是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符。

学生已40岁,属于“中年期”。

凭借听到我的回答后她没再问,我能判断出来,她从生理上渡过了青年期,且思维的发展也跟上了生理的步伐。

35岁之前,一个人必须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区域的“二元论阶段”,进入到“黑中有白,白中也有黑”的“相对性阶段”,最后达到“约定性阶段”,知道无论“黑”还是“白”,都是人给它取的名字,人为规定罢了。

至此,逻辑思维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心智成熟到此阶段,一个人就不再纠缠于概念、判断、推理,也不再被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所苑囿,而用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复杂的规律看待世界。

遗憾地是,有人终生缺乏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缺乏的人,会习惯于“辩”——和自己辩、和家人辩、和社会辩,总是一副“出淤泥而不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岂不知自己有多么幼稚!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像我这样很少去辩的人,被约定俗成麻醉而不知,没有勇气和智慧突破既定的规则,为人处世难免俗不可耐。

比如,今晨我发出的元旦祝福一律是:新年快乐!

而不像我一朋友,发来的微信是:请接受我蹲在马桶上的祝福!

有味道,不俗。

浏览(183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