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

青年志

青年人的梦想总在忙碌时,我们愿意倾听那些平凡但不平庸的故事。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90后“串哥”的中国梦:让中式烧烤走遍世界

青年志 • 2015-09-10 09:31:04 来源:周婧  分类:活动发布

“我挺明确的,它是种铁定了没有前景的安逸生活。”说这话的人,这时正一边嘬着自家店里新榨的西瓜汁,一边在一天的流水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他口中的它就是“给别人打工”。今年,王俊杰25岁,还没上过一天班,但是已经有了两家店。

哥们傍晚在朋友圈放了几张图,招呼那刻在合肥路附近的“闲杂人等”一起撸串。我点开图一看,明晃晃的灯光下,支支楞楞交错着几十根铁钎子的白瓷盘上,露出了一小团水墨字:“那些年”。她们说,“你快来。”

有人说大学就像一台刨床,四年下来,曾经令人称道的奇思妙想都给刨得灰飞烟灭,只剩下越来越骨感的现实。但问题是,这对于体验派来说也是如此么?

“我挺明确的,它是种铁定了没有前景的安逸生活。”说这话的人,这时正一边嘬着自家店里新榨的西瓜汁,一边在一天的流水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他口中的它就是“给别人打工”。

今年,王俊杰25岁,还没上过一天班,但是已经有了两家店。

IMG_2778

烧烤店“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创始人王俊杰。

创业在左,打工在右

“不安分”和“能折腾”,是王俊杰这个90后创业者给自己总结的成功标签。在他的记忆里,从懂事开始,自己能力范围内想做的事,即使别人觉得再不靠谱,他也会坚持完成。所以,上大学这个多数人认为不可或缺的人生镀金环节,在他这里,反而成了屈指可数,“离经叛道”的经历之一。

历来把上学和学习认定是两个概念的王俊杰,直到高三还抱定着不上大学的想法。然而,他的执拗最终却没能敌过母亲的从众心理,于是在风风火火地拼了3个月之后,他考取了一所位于海南岛的大学。这下可好了,从牡丹江到三亚,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报到就这么成真了。4500多公里的距离被浓缩为半日航程,盖着雪的针叶林一晃就成了沙滩上的椰子树。

不过与多数大学男生相似,王俊杰也没多少思乡情绪需要整理。军训结束后的两个多月,被他给完完整整地砸在了寝室里那台笔记本上。可略有意思的是,他在所谓的“不思进取”中竟然琢磨出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大学能教人,而课堂似乎教不了人什么。”

IMG_2777

烧烤店“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创始人王俊杰。

就这样,搞清了心之所向的他,毫不犹豫地开辟了自己异地求学期间的“歧途”。只是这条不求赚钱,一心奔着攒人品和经验的特立独行的路,与王俊杰以往所有的与众不同相比,却有着更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从此他是真的决定不上班了。

“我总觉得上班和上学一样,多数人只是在无灵魂地从众,患了安逸的瘾。像是工作几年再创业这种说法,我是不相信的。它们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两条路,从一端走到另一端,那就是天涯海角。”

谈及当年自己在大学里的创业历程,王俊杰把各式各样的辛苦都笼统成了一种得来不易的经验。他收过旧书、饮料瓶,送过外卖,开过黑车,甚至还在大三时试了一票煤矿生意,也因此懂得了有些行业的门槛不是资金而是资源。

但最重要的收获,还是他清楚了山寨别人毫无意义。“我们这代人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他说。

IMG_2779

王俊杰在为店里的涂鸦墙填色。

小烤架上的中国梦

由于大三时被黄太吉的一番演讲拉入了坑,王俊杰的创业劲头由此锚定在了“吃”上。可中华饮食如此博大精深,属于他的接入点又在哪里呢?

答案是:烧烤。

IMG_5922

目前,王俊杰的门店每天保持至少5个人同时操作烤架,所以上菜速度极快。 摄/柳栋

“人们有一种习惯性理解,觉得烧烤就是下酒菜或者宵夜,不能当正餐吃。而我就是想改变大众的这种看法,把烧烤店开出中国,让它变成独立的饮食文化,去扮演中国崛起中的一个角色。”谈及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开创烤肉品牌,王俊杰表示想在这个多变的时代用个人的力量证明中国的极致,并且也不在乎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受众分流。“如果客人想吃热菜可以去其它酒店,但我希望提起烧烤他们会第一个想到我。”

IMG_5891

王俊杰参与了店里餐具的logo与VI设计。 摄/柳栋

于是2013年,毕了业的王俊杰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来来回回,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支起烤架的二线城市——青岛。耗时月余,他那150几平的烧烤小店在台东,这个存活着无数十几年餐饮老门头的地片开张。如今,我们问他选对了落脚点的推动力有多大,他很干脆地回答“三成”。

IMG_5980

仅一年时间,王俊杰就在合肥路开了自己的第二家店。现在,两家店每月流水就达到90万元。 摄/柳栋

要知道那时,王俊杰才刚刚结束了数月天南海北的偷学拜师,三亚、东北、四川......花钱学不到手的,这个东北小伙就去应聘后厨小工。所以这样想来,他也确乎兢兢业业地上过几天班,结果这几天班就给他硬生生累瘦了十多斤。

“没办法,你是老板,你就得绷住了。不尝足百千味道,又怎能调出自家好料?”说着,王俊杰举起手里的蜜汁排骨串递到我们面前,笑得既自豪又有点儿若有所思。他说这是客人最满意的单品,一个店平均每天能卖出500串,而光它的腌制就需要近百种调料。

“好吃永远是餐饮行业的立足之本,讲究说的是手艺而绝非口活。”他的话音刚落,裹着锡纸的烤地瓜便被服务生端了上来,一股热气从牙签戳出的小洞中飘散而出。向上看去,那是一双像你我一样年轻的手。

IMG_5958

“微服私访”是王俊杰经常做的一件事儿,他认为这样更便于发现问题。 摄/柳栋

不知道什么叫做退路

“你的新店有点儿loft的感觉啊。”

“对,但是老一点的人会奇怪这店怎么还没装修完就开张了...”

IMG_5887

合肥路新店的装修充满了工业时代的复古气息和中国风。 摄/柳栋

与很多创业大学生相仿,初到台东的王俊杰一开始也是不被看好的。先不说他是外地来青、人生地不熟吧。光是选了一翻店率极高的商业地段,跟众多老烧烤店比邻,也是够让人胆战心惊了,可是他自己却从来没担心过这件事儿。

“所有的生意都是今天有开门,明天有关门的。只要你自己的想法足够确切,执行足够执着,就不会把责任转嫁他人或归咎于整个行业。比如现在肉价涨了,没关系,我们可以控制下水电支出,我可以少赚,但是产品得保质保价。一年前你来吃串是人均50,现在还是人均50。”

IMG_2792

刚开业半月的合肥路店现在到了饭点也是人满为患,不过与别的烧烤店不同的是,王俊杰的店里少有拼酒的客人,男女白领和带着孩子的年轻爸妈倒是常见。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决心,在小店刚开业,少人问津的头两个月里,王俊杰也几乎没犯过嘀咕。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在那时想了很多,而亲自来店里帮忙的父亲更是给了他不少建议。

“我爸提醒我做口味比做活动重要,别赔本还没赚吆喝,这绝不是老旧思想。互联网时代口碑积累得快,可说到底,留住客还得靠两点:菜要好吃,服务态度要好。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拿出过特别成型的营销手段,因为拉来的客人不是死忠粉,拽不走的才是你的金牌用户。”

IMG_2793

台东总店的等候区通常从上午十一点开始就是这样,有些客人甚至能坚持等位一个小时。

但自我批评归自我批评,王俊杰还是挺看好自己在店面设计风格上的尝试的。听他讲,店里现在这80年代的复古style,大到涂鸦墙,小到店员身上的文化衫,全是他和设计师反复打磨的结果,而墙上每句正能量的话也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IMG_5897

图为合肥路新店墙上的小挂幅,这样正能量的话语是王俊杰店里的特色之一。 摄/柳栋

与更多同龄人共享独立观念是王俊杰一直希望做到的事情,至于那些专属于自己的期冀,他坦言想留下些有个人印记的东西。或许这一家家烤串店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它们不仅是大众眼中的那些年,更是王俊杰自己心里的那些年。

IMG_5895

合肥路新店内楼梯旁的巨大涂鸦墙。 摄/柳栋

离开他在台东的“大本营”时,已是晚上八点,门前的马扎仍然被等座的客人坐得满满当当。

“我自曝个料吧,”他站在路边,微笑着跟对面正忙着拉客的老商户打了个招呼,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把从牡丹江带过来的车钥匙。“店里是用气烤的,现在大家都注重健康饮食,一直碳烤会走不下去的。”

IMG_5975

不久后,王俊杰新建的中央厨房将在合肥路正式运营,到时所有门店的冷鲜串将由此统一加工配送。 摄/柳栋

(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周婧)

浏览(18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