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artshop

占artshop

青岛才女阿占的“私家抽屉”,你鲜看。

作者分类
活动发布

阿占| 城市之谷苏州路

占artshop • 2015-03-25 16:28:27 来源:作家/艺术家/媒体人 阿占​  分类:活动发布

行于苏州路,为自己假想出一个深潜的尾鳍,潜入深深的日子,潜入故事的背后。市声喧嚣在高处,那里车来车往,一些疯狂的弧线,一些庸俗的轰鸣,恰恰是我刻意逃离的部分。而大桥下面的苏州路,最大的声音是缄默,最多的姿态是失语,这份虚拟了的存在,冗长无穷尽。

    行于苏州路,为自己假想出一个深潜的尾鳍,潜入深深的日子,潜入故事的背后。市声喧嚣在高处,那里车来车往,一些疯狂的弧线,一些庸俗的轰鸣,恰恰是我刻意逃离的部分。而大桥下面的苏州路,最大的声音是缄默,最多的姿态是失语,这份虚拟了的存在,冗长无穷尽。

    下午三点,我来了。阳光斜斜地,将街景拦腰斩断。谷底弥漫起淡淡的酵母味道。猫是最妖异的道具。它们听见了陌生的到访,在错落的屋脊之间,嗖地探出头颅,竖起耳朵。亟待走近一些,它们又倏忽转身,或钻入密道,或跳上高墙,身形清奇似无骨,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猫最大的本领就是所需很少,以主动的空腹姿态,独善其身——却也不得不在早春的第一轮发情中失守。

    苏州路早已逃离了现实序列与流程。沿地势而建的老房子,墙皮剥脱,门窗寒酸,其中既有德国人的红瓦斜顶,也有日本人的混凝土技术,它们的折坡设计甚是严谨,丰富的曲线变化中不失人本科学。树,都是老树,光秃枝桠衬于蓝天之前,像一幅幅有法有度的线描。一桌子老人,在马路牙儿上打麻将,老邻居之间的嬉笑怒骂甩了半条街,估计都是发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谁不知道谁呢。孩子已经迁居新城,他们守在原地,麻醉于陈年的节奏,以及等待老屋拆迁。与他们聊天,听一听这条路的野史或民间相传,都是我感兴趣的——相传这里曾有一条小溪,沿苏州路、无棣一路、益都路流入胶州湾,在苏州路、胶东路口还曾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孙家沟……

    西城多山多丘陵,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很多谷壑在城市衍变中被填平,变成了安徽路、龙江路、龙口路,也有依谷势修成马路的,苏州路便是其中之一。两山夹一谷,如今已是城中难得一见的孤本级地标。文献记载,苏州路建于上世纪20年代,老住户既有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有文德女中的教职员工。日本人的宅邸都是颇有来头的,一郡商会会长一郡益太郎修建了“苏州别墅”, 日占时期青岛埠头株式会社(相当于今港务局)社长修建了“青江庄”。青江庄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和式庭园,小桥流水掩映。另外,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等也曾在苏州路上。
    以南北为坐标,吴县一路和吴县二路是苏州路通往莱芜一路的两条小巷,它们从谷底爬起,向北抬升,短促,倾斜。从苏州路往南上行到江苏路,则全是由大台阶过度。苏州路23号旁边的台阶尤为陡峭,第一段20级,大于锐角75°,仿佛从上而降的天梯,很有悬挂感。即便安装了扶手,人们借助外力,拼上脚力和腰力,爬完这段大台阶的时候,仍会气喘吁吁。

    以东西为坐标,苏州路的宿命里有一个“波螺油子”。 苏州路在谷底,匍匐着,平摊着,与周边道路形成十米落差。大约在1924年,这条路铺上了马牙石,依山势修建,向西向东,共九处拐弯,螺旋而上,将无棣二路、莱芜路、胶州路、热河路等多条马路连在了一起。因象形螺肉,遂有了坊间名号。到1999年青岛市开工建设东西快速路以前,大半个世纪里,谷底生活的输入与输出,全部仰仗波螺油子。

    其中,苏州路往西,渐次抬升,与热河路、江苏路、胶州路交汇的这一段,路牌名为胶东路,地貌之兜兜转转,可谓把“波螺油子”演绎到了极致——这一段路面宽度四五米,长度五百米,一个急转弯,又一个急转弯,彼此往相反的方向撕扯,形成近360度盘旋,让人感觉刚从高处绕下来,又开始从低处往上爬。上坡的俯瞰下坡的,下坡的仰望上坡的,你在脚下,我在肩头,彼此行于崎岖锐角,却步履平地一样从容啊。

    1980年代末期,我在六中学画,习惯每天放学后去打探老城的细枝末。我沿着观象二路的大斜坡下行,进入江苏路西头,过马路,再下行,进入波螺油子——从此,每走一步,都可以把人还俗,小买卖支起的摊位沿坡道层叠,各种叫卖悠远深长。卖水果的,卖烤红薯的,卖扒鸡的,卖炒货的,弹棉花的,出租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记忆最深的是一家卖盗版光盘的,生意红火。1990年冬天,我站在这家店门口,站在波螺油子的巨大锐角上,站在青春的空茫里,听那首永远播放不停的《大约在冬季》。随后不久,我背起画夹,如侠客佩剑,离开故乡,此去经年。

    如今,“波螺油子”一边沉湎在老青岛的记忆中,一边还魂于油画、水彩、摄影作品中。或借助明信片的方寸,被寄往另外的城市另外的国度,收到的人阅读了这样的青岛风情,别有一番惊艳——那种一咏三叹,虽不适合行走,却适合精神的回流。东西快速路开通以后,因为老青岛的一再呼吁,大桥下面曾复原了一段马牙石路面,硬生生地造景,终究没有房子,没有行人,形同虚设,不成市井,仿佛一段无从补救的爱情,耽搁了,也错了。

    那天下午,我从苏州路东段走出谷底。东段的波螺油子还在,并与无棣三路和无棣四路交会,左转,右转,一不小心就遇到了其他的风景。1950年代,过了无棣四路,便是大连山的断崖;1990年代,时尚爆发地龙山地下商城把后门开在这里,当年从那里走出的时髦青年,已经变成经验主义的中年人。


 ——by《青岛蓝调3》



浏览(2709)
分享到: